高耸的烟囱吐着浓烟,弥漫在灰蒙蒙的天空,在新能源发展提速的当下,各地林立的火电厂仍是空气质量的大隐患。
作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zui主要排放源,火电厂的污染问题一直备受环保部门与社会关注。去年,因火电减排不力,国家和广东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不降反升,令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蒙上阴影。研究表明,火电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PM2.5增加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起,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实施,除了排放限值堪称“*zui严”之外,更要求6亿多千瓦的煤电机组需要在2年多的时间内完成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的集中改造,被业界誉为继“十一五”大力淘汰小火电之后,针对该行业环保问题的又一剂猛药。
现状
全国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
倒逼*zui严标准出台
“我们将认真总结在控制氮氧化物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做好PM2.5的控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为未完成减排指标道歉。
氮氧化物是“十二五”新增的两项污染物减排指标之一,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和去年分别减少10%和1.5%。而去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却上升了6.17%。
氮氧化物除了是区域酸雨频率居高不下的祸首,还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会产生PM2.5等多种二次污染物。不仅全国的数据“不好看”,去年包括广东在内有8个省份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都不降反升。火电是zui主要排放源,该行业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9%、46.4%。
在今年的全省环保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环保厅负责人坦言,去年我省与大气有关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上升了1.03%和4.90%,环保部门感到压力非常大,原因主要是电厂发电站大增,去年由于干旱,火力发电量增加了21.5%,相应地导致燃煤增加了2390万吨,同比去年增加了22.2%,令两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增长。
严峻的减排形势下,今年1月起,新修订《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与2003年的旧标准相比,新标准大幅收紧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专家认为其中氮氧化物排放执行“*zui严”标准,100毫克/立方米超过了欧洲和美国地区限值。
《标准》的另一亮点是,到2015年国内已运行和新建火电机组要全部安装烟气脱硝设施,以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要求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减排8%和10%的总体目标。而目前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大约是7亿千瓦,其中脱硝机组约1亿千瓦,尚有6亿多千瓦机组需要进行脱硝改造。
事实上,为治理大气污染,火电行业已进行了多年的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广东从“十一五”到去年已淘汰小火电1220千瓦,提前完成国家任务。“如果说淘汰小火电是‘*板斧’,那么脱硝改造则是‘十二五’期间规范行业的另一剂猛药。”省环保部门专家告诉记者,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大而且集中,降氮脱硝技术成熟,减排效果明显。因此,火电厂的降氮脱硝工程是广东乃至全国氮氧化物减排的重点。
进展
全国脱硝机组比例不足两成
广东仅广州全部完成火电改造
*zui严《标准》实施至今,在氮氧化物减排上被寄予厚望的火电脱硝改造进展如何?
近日,电监会对电力企业去年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及今年一季度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其中发电企业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及减排情况和脱硫(脱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将是检查的重点。
但从目前反馈的消息看,“目前发电企业的脱硝进展并不理想”。电监会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尽管政府对火电企业的脱硝改造实施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火电脱硝工作整体进程依旧缓慢。”
电监会2012年2月公布的《关于脱硝电价政策的研究和建议》显示,全国已投运脱硝机组容量占燃煤机组装机的比重不足两成,且各省脱硝设施投运率高低不一。
对于广东来说,火电脱硝改造仍然任重道远。根据省环保厅统计,目前,全省仅广州市的火电厂已建成烟气脱硝设施,其他市只有部分新建机组同步投运了烟气脱硝设施,总体比例较低。
省环保厅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我省已经脱硝大概在1600万千瓦,还有2300万千瓦左右的机组要完成脱硝,也就是说,未脱硝的占了六成。“鉴于氮氧化物对我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国家对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的严格要求,必须及早行动,加快火电厂脱硝设施建设。”
而广东的步伐还要比国家要提前。根据今年1月印发的《广东省火电厂降氮脱硝工程实施方案》,在2014年之前全省12.5万千瓦以上的火电机组要完成脱硝,今年珠三角20台30万千瓦以上、总共982万千瓦的火电机组要完成脱硝工作,明年底前,珠三角内12.5万千瓦以上的燃煤机组要完成降氮脱硝工程改造。